![]() |
任强 | 副教授,博导 | |||
任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电磁与天线研究实验室(CEAR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9月入职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物理学(计算电磁学、多场耦合、多尺度仿真等)、优化问题(逆散射、深度学习)、电磁兼容等,主要用于大尺度和多尺度结构电磁响应仿真、非周期/准周期超构表面与相控阵天线仿真与优化设计、机器学习在医疗成像中的应用等方向。在该领域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顶级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担任24种该领域知名期刊审稿人。 |
![]() |
闫照文 | 男 | 教授 | 实验中心副主任 | |
阎照文:1999年12月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2月-2002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研究,2003年5月-2005年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研究,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EMC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现任澳门梅高梅注册送25-美高美线上国际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防973课题、航空基金、探索I代、探月三期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专利授权34项(其中美国2项), |
![]() |
苏东林 | 女 |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 | |
苏东林,1960年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电磁兼容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工程任务,相关成果已在20多种装备规模化应用,研制的装备已列装有关部队。 |
![]() |
陈爱新 | 男 | 教授、博导 | ||
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计算电磁学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课题、国防预研重点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防工程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重大专项等。任现职以来,已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译著/教材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北航科技成果一等奖、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北航蓝天新星、北航成飞奖教金、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引导教师等。 ——> 教授课程 本科:电磁场理论(北京市和北航精品课程); 研究生:计算电磁学、电子系统设计仿真分析方法。 ——> 主要研究领域 [1]天线理论与技术; [2]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 [3]计算电磁学。 ——> 正在研究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模式及多极化频率扫描可重构天线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反向天线阵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 [3]国防973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4]国防预研重点基金“***耦合机理研究”; [5]国防项目“***电磁兼容”。 ——> 最近发表论著论文60多篇; 专译著/教材3部。——> 获得主要荣誉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3]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4]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5]北航科技成果一等奖; [6]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 [7]北航蓝天新星; [8]北航成飞奖教金; [9]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引导教师等。 |
![]() |
吴琦 | 男 | 教授 | 无 | |
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至2012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2014年至2016年任德国汉堡工业大学(TUHH)洪堡学者。2009年底任教澳门梅高梅注册送25-美高美线上国际官网,现为教授、博导、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系主任。 主要从事宽频带天线孔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小型化/低剖面超宽带天线、金属介质混合结构特征模理论、天线耦合模式理论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成果已在多型飞机中应用。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
![]() |
谢树果 | 男 | 教授 | 系主任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武汉大学获无线电物理学理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环境物理化学实验室做访问研究。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电磁环境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建模与设计、电磁环境及电磁干扰成像与定位、新型微纳电磁场传感器、电磁信号宽频带快速获取、电波传播、天线及雷达信号处理等。中国兵工学会复杂辐射场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专家。 |
![]() |
熊庆旭 | 男 | 教授/博导 | ? | |
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87-1994年就读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9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师从周炯 |
![]() |
王晓晓 | 教授/博导 | |||
研究内容包括集成电路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测试。科研成果有助于打破芯片可靠性测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及降低测试成本,探测集成电路安全性威胁,保障集成电路长期安全运行。先后2次获的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2014 URSI 青年科学家荣誉。引用500余次。已申请专利6项(包括国际专利),其中三项已应用在40纳米和28纳米多核工业量产主控芯片上。担任IEEE Trans. on VLSI, IEEE Trans. on CAD, IEEE Design & Test等期刊审稿人,以及IEEE ATS, IEEE A-DAC,以及 IEEE A-HOST等会议分会主席或实行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