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学校邮箱
研究生之窗
培养
最简单的,也许是最有效的
发布时间:2006-12-13   编辑:姚黎明 访问量:

两年前,当我背起行囊,带着父母的嘱咐与希望,来到一个陌生而又充满幻想和企盼的地方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在这里好好干,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锻炼自我,发挥自我。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在学习方面、工作方面抑或生活上的小事问题。而这很大程度上得意于几位师兄师姐的正确引导和引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自己的几点学习感受,以与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争取在课上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消化掉、吸取掉。作为我个人来讲,因为从小就在这样一种教育体制下成长,所以自认为自学能力还不够强。老师课上讲一小时的内容,或许我得花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其自学完,并且理解得会不够准确、透彻。对其中的某些常识点以及老师补充的常识也不得而知,这样一节一节可积累下来,我就会有一大堆的问题没有搞懂,更谈不上前后常识块之间的融会贯通了。而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正是书中的精华和核心所在,这些都是他们多年的经验积累,假如大家能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在课上就将所有的常识点消化、吸取掉,将所有的疑难点解决掉,那么大家课下就仅需花一些时间进行巩固和预习了。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随着专业课的引入,课程难度的加强,该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就拿大家的专业课《信号与系统》来说吧,第一节课上,熊庆绪老师就告诉大家,由于课时量的压缩,他在课上只讲一些书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思想,而大家首先要掌握的也正是这部分内容,其他的内容大家只需自己在课下理解掉就行了。这样平均下来他每周三学时的课要讲半章甚至大半章的内容,这么多的常识,假如大家自学的话,或许根本就找不到重点和考点,更不用提花在上面数倍于课堂三学时的时间了。另外,对于一些社会工作比较繁忙以及一些课外兴趣广泛的同学来说,这点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工作及其他一些活动占据了大家课外的大部分时间,大家若能抓好课上的话,就可以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在自己所喜爱和所从事的工作上投入更多精力,调整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其次,在大量做练习题之前,首先要保证深入理解了书本中的内容。我比较赞同先掌握书中基本内容,然后再适量做一些习题来加以巩固和运用的学习方法。因为书中的常识是根基,而那些练习都应是建造在这个根基之上的建筑,缺少了这个根基,大楼盖得虽高,却不会稳固,缺少了这个根基,大家只是做着重复性的劳动,却缺乏了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反之,假若大家能够透彻理解了书中的常识点,在做题时大家会很熟练地将之加以运用,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类型的题目大家都可由这些常识点稍加变换做出来。这之间的关系正好比一个名词的定义及它的有关性质之间的关系一样,只要大家掌握了它的定义,任何性质都可由定义推算出来,所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技巧的运用而已,但核心还是这个定义的内容。因此,我觉得在做题之前,首先要看书,读书。但有一点要明确,我这里所说的看书并不是指简单地将书本由前读到后,把内容过了一遍就罢了,这只是表面的看书,实际上大家并没有挖掘出它的本质和核心,要想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大家看书时就必须做到将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这样一个过程,由薄读到厚,是指将每个常识点的本质内涵以及外延都搞清楚,做到深入理解,由厚读到薄,是指将这些理解为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从中提取出其最根本的思想和套路。前者可以保证大家准确细致地理解每个基本常识点,而后者又使大家能够融汇这些常识点,并且利用最基本的思想套路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去。
最后,要争取独立完成作业,每堂课的内容老师都会给大家配以相应的习题来做,这正是大家加深巩固对常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良好时机,这些作业是每位老师精心挑选出来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本节课应掌握内容的题目,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了解到自己未掌握的地方以及理解错误的地方,并通过这道题目对对之加以掌握和改正。对于那些已经理解的常识点,大家通过本次习题可以学会运用它去解题的方法。这正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巩固的过程。
以上谈了这么多,仅是我个人的几点学习方法,其中一定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或者不适合其它同学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希翼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最大的进步。